|
黑龙江省硬笔书法协会由全省、各市(地)县和国家机关、行业的硬笔书法团休以及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理...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课堂 |
从晋唐小楷谈硬笔楷书的创作(二) |
|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5358
发布日期:
[2010-7-24]
|
|
二、取法晋唐——把握硬笔楷书的创作基点
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硬笔书法在神州大地上以前所未有之势得到迅速发展之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硬笔书法(主要指钢笔书法)无前车之鉴,它应取法什么?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家已认识到,硬笔书法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它包含有作为“书法”的基本特征和由于工具所带来的自身特征,是两者的统一。硬笔书法必需扎根传统,从传统书法中吸取养份,同时又要充分体现硬笔书法的自身属性,发挥自身优势,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硬笔楷书,自然同样遵循这一取法原则。但是,传统楷书碑帖林列,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优劣难分,又如何去作取舍?这是摆在每一个学书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众多的传统楷体中,晋唐小楷由于其独特的形体特征和艺术情趣与硬笔楷书的表达有着极大的相通性,成为硬笔楷书取法传统的一条重要途经,从而成为当今硬笔楷书创作的主流。
那么,怎样取法晋唐小楷才能更好地进行硬笔楷书的创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硬笔楷书的创作基点:
第一、要把握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相通之处。众所周知,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都是以方块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艺术,它们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和表现要素。姜东舒先生认为:“钢笔书法与毛笔书法,尽管两者所用的工具性能不同,表现效果也有所不同,然而它们之间都有个共通或共同之处,那就是构成这两大类书法的主要基础条件之一是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而汉字的书写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是有着它的既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的基础就是汉字书写中的笔顺、笔意、结体、布局要求等等,而这些要求是任何汉字书体在书写时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所以,硬笔书法学习传统毛笔书法法帖,首先应把握它们两者之间共同的表现质点,即汉字的点、线、结构、布局、体势、风格等等,从而掌握它们的表现规律。
第二、要抓住硬笔楷书和晋唐小楷的契合点。这一契合点就是晋唐小楷用笔简练,结体端庄,墨色纯正,字形较小,而且静中寓动,刚中见柔,流畅自如。它从技法运用到主体精神的体现都与硬笔楷书的表现特征有极大的接近性。这比之取法魏碑、唐楷(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颜体、欧体等)省却了因毛笔性能所带来的笔法上的丰富多变和体势上的空间把握。这是硬笔楷书取法晋唐小楷最明显的优势。
第三、要确立自已的学书立场。晋唐小楷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正统小楷。主要是由当时官府贵族文人士大夫书写,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王宠等;另一种是写经小楷。主要是由民间一些平民百姓书写,这些作者虽然大多数名不见传,但其书作却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学习晋唐小楷,要结合各自的特点,有选择的取舍范帖。一般来说,性格内敛,作风严谨者易选正统小楷;个性活跃,自由洒脱者易学写经小楷,这样容易事半功倍,学有所成。
第四、要强化基础训练和进行模拟创作。学习晋唐小楷,最主要的功夫在于点画的锤练和结构的把握两个方面。在基础练习时,要做到应规入矩,细察入微,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使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对字之“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应该“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宋萱《书法约言》),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晋唐小楷的形体结构和内在神韵。
通过强化训练掌握了晋唐小楷的用笔规律后,可采取模拟创作的方法来提高自已对硬笔楷书的创作能力。以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为例,学书者按照《洛》帖的原帖面貌,对其点画、结构、布局、章法、体势、韵味、风神等,进行全盘临写,这叫模拟创作,从中掌握创作规律,从而提高自已独立创作的能力。
当今硬笔楷书的创作现状也表明,取法晋唐小楷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它不但产生了大批硬笔书坛中坚,而且造就了当今硬笔楷书创作的两座高峰——刘惠浦和谢非墨,这是硬笔楷书取法其它传统楷体所不可相比的。刘惠浦直追钟王,他利用手中的蘸水笔,把魏晋的清淡典雅、气质风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不但获得了钟王精髓,且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形成了有着浓郁书卷气的艺术风格。谢非墨则指向了民间写经小楷的研究,他巧妙地利用美工笔的性能强化了写经小楷的特点。在笔画塑造上,他强调斩钉截铁和入木三分,在字体安排上,他把古代碑帖中的异体字或同字异构式的构字方法引入创作,在章法处理上,则特别注重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他高古、醇厚和具有浓烈金石气的楷书风格,成为当今硬笔写经小楷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成功,都是取法晋唐小楷的结果。
|
|